

你是否曾疑惑,為什麼水龍頭、馬桶或磁磚縫隙,明明才剛刷洗乾淨,隔幾天又冒出一層粉紅色、滑滑黏黏的物質?許多人直覺地認為這是「水垢」,擔心是水質出了問題。
真正的白色水垢是水中鈣、鎂等礦物質沉澱所形成的硬塊;而那層粉紅色的黏稠物,其元兇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細菌,最常見的是黏質沙雷氏菌(Serratia marcescens)。
這種細菌本身無害,但在溫暖潮濕且有足夠養分(如肥皂、人體皮屑、油脂)的環境中,就會快速繁殖,並產生一種粉紅色的天然色素,形成我們所見的菌落。這就是為什麼它特別容易出現在浴室、馬桶內部、水槽等潮濕且有清潔用品殘留的地方。 
既然我們知道粉紅色的不是水垢,而是細菌,那麼解決方法就不是單純的淨水,而是結合清潔、乾燥與水質管理的綜合策略。
這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。請使用含有次氯酸鈉(漂白水)或過氧化氫(雙氧水)成分的清潔劑,定期刷洗馬桶、浴缸、水槽等容易滋生細菌的地方。這不僅能去除可見的菌落,也能殺死殘留在表面的細菌。
黏質沙雷氏菌最愛潮濕的環境。每次使用浴室後,建議打開窗戶或抽風機,讓空間保持乾燥。擦乾檯面、水龍頭和浴缸,也能有效減少細菌生長的條件。
雖然細菌存在於空氣中,但家中的水路管線也可能提供其生長條件。例如,如果管線中的沉積物或微生物膜沒有定期處理,也可能成為細菌的溫床。透過安裝全戶淨水系統,減少水中的雜質和微生物,有助於維護水路系統的清潔,從根本上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。
粉紅色菌斑的出現,提醒我們居家環境的清潔與維護不容忽視。它不僅是美觀問題,也可能影響居住品質。
如果你對家中的用水狀況感到疑慮,或想為全家人打造一個更乾淨、更健康的用水環境
▼現在就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 ▼







